我想跟職場工作者聊聊:「你希望明年的你,還是和現在一樣嗎」?

恐懼的根源到底是什麼?

SAM_2262.JPG  

中職去年上半季末有場兄弟與統一的比賽,兄弟再輸,就要跟上半季冠軍的最後一線機會說掰掰。六局一記強襲球打到二游間,因為陳江河受傷,替補上場的二壘手陳威儒錯過了這個強襲球,讓統一的打者攻上一壘,隨後一發不可收拾。六局一舉攻下大局得到九分,原本兩隊平手,兄弟從此一路落後到終場,輸了比賽,也輸了陳威儒的信心。

六局結束,他被教練團換下場時,在休息區用毛巾掩面痛哭,好多隊友去安慰他,他卻久久不打開毛巾,連我在電視機前看到都感到一陣鼻酸。我不禁想,陳威儒的難過是因為失誤?還是恐懼兄弟已在淘汰邊緣?

上台講話有這麼可怕嗎?

    說到恐懼,人人都有經驗。根據老美的統計,「上台講話」對於老外的恐懼程度,比起「死亡」還令人害怕!

我從04年起擔任企業訓練講師至今十年,擔任過各大上市櫃公司簡報技巧課程的講師,曾經看過很多在台上口才很好台風很穩,講話落落大方的人;也看過台下一條龍台上一條蟲的人;更看過台下自認準備無誤台上因為緊張失常,抱頭痛哭的人。

我的觀察是,大多數上台講話挫敗的人,並不是技巧的問題,而是恐懼的問題,或者我說:大多是自己嚇自己吧!那麼,到底是麥克風的技巧重要?還是信念比較重要?恐懼的根源到底是什麼?

    連我這個幾乎每天都在台上講話的專業人士,前陣子參加烏克麗麗進階班的成果發表會時,也同樣的緊張到手腳不聽使喚。那也只不過是十幾個人在台下聽的場合,千人演講我都講過了,我還在怕甚麼呢?這令我恐懼的根源,到底是什麼呢?我想應該是對於怕出糗的恐懼吧。

從商周的一篇報導談起

四年前二月份的某期商業周刊,曾經針對職場工作者做過大調查,調查職場人士最希望在新的一年做出的人生改變,我印象較深刻的幾點不外乎:

  1. 早睡早起,固定運動。
  2. 學好語文,增強競爭力。
  3. 把薪水的1/3存起來。
  4. 上班時間能做完份內工作,並養成閱讀理財資訊的習慣。
  5. 每年做一件到七十歲想到都還會偷笑的事。
  6. 完成一件18歲時的夢想。
  7. 每周吃素一次,節能減碳救地球。
  8. 爭取發言機會,練習台風…等等。

 

那年,我看到一堆人開始昭告天下要每天運動、要學鋼琴、要練英文,或者要去澳洲打工、要離職圓夢…等等。

這些念頭固然很棒,但幾年過去了,最終仍站在原地者還是比較多。其中失敗的原因要嘛不是缺乏計畫、要嘛就是行動力不足。最多失敗的例子是,害怕行動了之後不能成功,所以乾脆不動;因為一想到要跳出舒適圈,就讓自己心中的恐懼感持續升高,以致於不敢跨出第一步。你希望明年的你,還是和現在一樣嗎?如果不希望,是否應該要克服心中對於未知的恐懼呢?

不是努力不夠,就是方法不對

    我因為長時間關注中華職棒,去年六月時抽空去看了場沒有統一的賽事。這天豔陽高照,Lamigo與義大在桃園的比賽,吸引了近萬人進場。不用講也知道,我是去看曼尼的。

    他的特別在於,一位大聯盟的球星,姑且不論他為何會到台灣打球,又為何會閃電離開,但資深球迷如我,光看他的賽前打擊練習就值回票價了。

    他跟一般球員一樣,會參加賽前打擊練習,而且練習的量並沒有特別少。就連胡金龍上場打擊,曼尼在練習區等待時,也不時拿起棒子做揮棒練習,眼睛還緊盯桃猿投手投出的各種球路,不斷模擬他的揮棒軌跡。

當他站上壘包時,雖然我們都知道他不會盜壘,但他與壘包間保持的距離、與內野防守球員間的站位、觀看外野防守球員的佈陣,和緊盯休息區教練所發出的各種打擊與跑壘暗號等動作,在在都讓我佩服這位曾經在MLB揮出555支全壘打的超級洋將,也很感激他這段時間帶給台灣球員與球迷的學習。這真的是最寶貴的一堂棒球課了。

    我相信,曼尼也會緊張,他應該很在意台灣球迷如何看他,更在意美國或日本球探如何看他這位跳出美國職棒舒適圈的大咖球星,此時他克服恐懼的方法已經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心態轉變問題。這應該也是所有成功者均須要具備的習慣吧。

    去年六月有場醫學簡報高峰會,六位與談人中,僅有一位非醫學背景──他正是我的好友福哥;他的簡報技巧早已不惶多讓,但讓我佩服的是他的事前準備。距離演講前半年,他早已進入準備階段,只為了不到一個小時的出場機會。這樣的事看在我眼中,機會成本太高,但他為了要克服醫學簡報議題的恐懼,做了心態上的轉變與準備,最後不但非常成功,也讓自己跨出新的一步。

    這成功的方法正好和我最近看到的一本書不謀而合。當中提到了克服恐懼的五個步驟,我覺得很有道理,在此和大家分享:

步驟一定義夢想人生。

步驟二:打破恐懼模式。

步驟三:改寫負面聲音。

步驟四:消除恐懼反應。

步驟五:實現夢想。

    上述五個步驟,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定義夢想人生」。每個人夢想的人生不同,也無須跟他人一樣,端看這夢想對你的意義,格局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

舉例來說,如果陳威儒的夢想人生是成為中職的黃金二壘手,他就可以藉著在腦中不斷的想像自己順利接殺的畫面,改寫內心覺得自己可能會失誤的負面聲音,加上不斷的練習,或許他真能成為中職的黃金二壘手。

假設曼尼的夢想人生是想重新回到當初拿到美國職棒合約時的風光,他就可以先想像自己在台灣一定能打好每一場球,轉變自己在美國已經過氣的負面想法,加上果然贏得球迷崇敬的目光,或許他就能風風光光的回美國贏得目標。

我一直認為心想不會事成,因為這些心想的念頭,最後都必須化做「行動」以及不斷的練習才能事成,所以這一開始成就的畫面越清晰,跨越障礙克服恐懼的事的機率越大。馬克吐溫曾經說過:「二十年後,真正會令你懊悔的,不是你曾經做過的事,而是那些你沒有做過的事。」因為造船的目的,不是將船停在港內,而是解開繩索,勇敢的駛出以為很危險但其實你早已有萬全準備的港灣。就讓風鼓起的船帆,無畏風雨的勇敢前進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謝文憲-憲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