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ndefined

某日金融業的理專訓練課程中,我問學員:「競爭這麼激烈的金融業,您們平常如何舒解壓力?」前排兩位女學員連忙回答:「團購。」全場都笑了。

下課的時候,某位女學員靠過來,把她今天團購才剛送來的蛋糕,切一塊請我吃,她說:「這個月在團購花的錢,高達八千多塊。」我愣了整整30秒說不出話來。

 

團購,非跟不可嗎?

 

我的觀察是:越常待在辦公室的職務類別,越容易讓自己暴露在團購的環境中。我在外商工作時的團購單,都是秘書放在桌上,然後補上一封email通知截止日期與優惠條件。

Cindy是我以前的同事,現在在貿易公司擔任中階主管,還是戒不掉團購的習慣,自從淘寶風行台灣後,她每個月的團購金額更是與日俱增。

幾週前老同事一起聚餐時,她還跟我們說裡面的東西多便宜、多便宜,於是,她買了十二條絲巾。我問她:「為何買這麼多條?」她說每條絲巾的花色都很漂亮,很難選擇,乾脆每種顏色買一條。我回她:「還好,我老婆已經沒上班了。」我們都笑了。

Cindy說她們公司有位女同事,每次大家在傳閱團購單要湊人數時,問了她四、五次要不要一起買?她的回答總是:「不要啦,團購不要找我!」幾次下來,大家不僅團購不揪她,連中飯也不找她一起吃了,她的人際關係變得糟透了。

 

團購不只是買東西,還是一種職場文化

 

從前以精緻美食、特色小點為主的團購服務,演化到服裝、各種票券、美容、休閒真是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然而「團購」,顧名思義就是要湊到一定的量,於是辦公室的無辜同事,就變成有意團購者貪圖低價的犧牲品了。

先不管團購產品是不是真的有比較便宜,團購變成職場文化之一,是你我無法否認的事實。

然而,「我不想買」「我沒需要」「這個月手頭緊」「我已經有了」「這東西我以前買過感覺不太好」是我多年觀察上班族不想參加團購的主要理由。

或許這些真的是原因之一,但辦公室就那幾人,長期缺你一個,就好像四個人一起打麻將,你老是藉故不打,讓其他三個人總是三缺一,你覺得在這裡,還可以生存下去嗎?不會被人排擠、在背後說話嗎?

建議別把團購視為購物行為,把它視為職場文化,就像是做年度預算,不想做也得做的事,試著跟同仁交流一下,把團購當作一種職場社交,點到為止,與同事適度交流。

尤其是享受那種東西一送來,大家在辦公室驚奇的談論、頓時放鬆壓力的神奇效果,那種感覺就跟做SPA一樣。不管SPA實際上有沒有芳療效果,但一群男人或女人在峇里島享受SPA芳療,當其中一人說好棒啊,接二連三說好棒的讚嘆聲就會此起彼落的出現。我想您也可以享受那種放鬆壓力的療癒情感,一樣可以達到跟同事擁有共同話題,買到好產品時一起歡樂、或是對爛產品一起謾罵的快感吧。

 

給職場工作的三個建議

 

我雖然自己買的不多,但長時間研究辦公室社交行為,個人對團購的建議是:

1. 團購時不要一直說東西「好便宜」:您認為的便宜,對於有房貸,剛生小寶寶,手頭緊的人,家中有不為人知事故的人,要養家活口的人,剛出道的年輕人或許都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2. 想要的很多,需要的不多:團購還是要量力而為,千萬不要為了顧及人際關係,而讓自己進入負債或沒錢吃飯的無底深淵。

3. 把原則說清楚:最好先跟辦公室同事表明,自己一個月在團購上的大概預算,或是會購買的品項(例如我只買吃的),讓大家知道,彼此有默契,你不會尷尬,同事也有依循的標準。

最後,適度團購可以增進同事情誼,自己荷包還不太緊的前提下,東西也還不賴,我倒認為「團購」,是最廉價又有效的職場社交行為。它跟三缺一時,你適時跳出來支援夥伴的好處相當,您覺得呢?

arrow
arrow

    謝文憲-憲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