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上了一整天的課,結束課程回到家後,我通常習慣先填寫當天的教室日誌,正要上傳臉書粉絲團的照片時,突然陸續收到白天兩位學員Joe和Catherine私下分別寄給我的信,談的竟是同一件事。

他們兩位表示,公司高層在過去一兩年間進行大規模的改組,管理階層更迭快速,許多同仁因為升遷無望,加上同業大舉挖角,管理幹部流失慘重。就算接手後的高層不斷溫情喊話,希望降低主管離職率,但這一兩年內,還是走了近15位基層主管培訓班的學員。

無奈大環境不如預期,先前離職的那些主管,以為過去其他銀行後,就能卡上分行經理的位置,怎知事與願違,受到新公司員工排他性的抵制,升官之路紛紛中箭落馬。

今年過完年後,9位培訓班成員陸續回鍋原公司,其中竟有4位回鍋後不約而同都卡上分行經理的位置,造成原來好好待在銀行,默默辛苦耕耘、忠誠度一級棒的主管,升遷之路再次幻滅,心中的不爽都寫在臉上,大家一起混班上課,教室裡的詭異氣氛,連我都可以嗅出端倪。

Joe和Catherine都是公司十多年的元老,寫信給我時都談到:「我該離職過水後再回來嗎?」「公司這樣搞,真的很不公平」

 

回鍋想要繼續生存,必備四大要素

 

大家是否想過,到底具備何種條件才可以回鍋?每個離職的人,都能回得來嗎?回來一定有位置嗎?憲哥過去曾寫過一篇文章,先提供大家參考,在此先不談這個話題。

我們來談談回鍋容易嗎?能夠繼續生存嗎?我的答案是:很難。

首先是「機緣」。當初離職的時間點恰當嗎?回鍋時原公司會不會有缺?怎樣的缺?若非保有原公司的人脈網絡,很多消息不僅得來不易,就算有人知道,也不見得會報給你知道。我看過的幾乎都是內部長官力挺,扶植自己人馬與班底再起的案例較多。

其次是「產業」。不是所有產業都有大量回鍋案例,我這十年走遍兩岸各大產業深入授課後發現,流通門市服務業、金融銀行、服務業的比例的確較高,而且要是「成長擴張型」的公司,產業或公司若處在衰退階段,我跟你保證,你出去後就永遠不會再回來了。

還有上述案例中四位回鍋升任分行經理的學員,那四個分行是新分行、舊分行?如果是舊分行,原來的分行經理去哪裡呢?是不是又一齣,人才在產業間流動的老掉牙戲碼?

再來是「能力」,培養transferable(可移轉、可轉換)的能力,肯定是有利回鍋的要件,上述的案例中我也深入去研究,那些回鍋的主管能夠立刻卡上位置,都是因為以前擔任非主管階段時戰功彪炳,客戶經營有一套,加上證照考得夠多,而且願意配合公司調任偏遠地區的單位主管,才會得此良機。

能力是騙不了人,而且經得起考驗的,很多高階主管曾跟我談過,部分配合度不佳的員工要是離職後再回鍋,就算再便宜、再缺人,也不會錄用。

最後要面對「壤外必先安內」的不利環境。就算擔任分行經理後,同仁怎麼看待你,大家在背後如何指指點點,對公司若是忠誠度不如其他主管,如何帶動部門同仁達成目標?沒有一段時間,恐怕很難證明自己實力,問題是,上面的老闆會給你足夠的時間嗎?

 

離職前,要想清楚三件事

 

兩位我都回信了,其中我跟Joe還通了電話,有些個別的問題在此不提。我跟Joe特別表明,我不是他,我不會給他答案,我只能就我對該公司的粗淺觀察與個人觀點,給他一些簡單的看法。

我說,Joe跟上述四位回鍋擔任分行經理的學員個性本質不同,Joe較為保守,擔任內勤的時間比業務工作還久,貿然行動必然吃虧。

其次,「職涯是長期選擇後的結果」,沒有所謂對與錯,端看你對職涯的短中長期的目標,還有,離職隱藏著很高的「機會成本」,不可不慎。

最後,人家家庭與經濟比較沒有後顧之憂,你還要養家活口,你確定要離職以後再回鍋?還有,以你今年業績的諸多表現,你不覺得今年就會有機會晉升了嗎?你的人生,你自己決定囉。

掛完電話的兩周後,我收到了Joe送給我的近視蛙鏡,裡面附上一張卡片,上面寫著:「職場明燈,快樂游泳、水中蛟龍,謝謝憲哥。」

arrow
arrow

    謝文憲-憲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