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來源:www.isoleader.com.tw

在某次周六的論壇中,我依序聽著五位老師上台訴說他們二十多年的產業經驗,其中我對「服務議題」很感興趣。
長年奔波在兩岸的企業訓練場域中,過去多多少少對於對岸的服務水平多所抱怨,但這兩年在服務的力與美上,卻產生質量上面的變化。

 

當台灣的各類型服務業導入KPI管理後,無非是希望連鎖店越開越多,隨之而來的標準化作業流程能夠帶來複製商機,運用規模經濟進而產生利潤,這想法並沒有錯,確實也對台灣的服務業,產生了很高的報酬。

 

隨著時代進步,人對於服務的要求也變了,SOP式的服務無論是在餐廳、便利商店、金融服務、飯店……都司空見慣,於是大家看到的就是吃一頓飯,被打擾7、8次,不用介紹就能吃的東西,也會被錄音帶式的桌邊服務強迫洗腦。

 

SOP式的服務在處理「服務力」上,的確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無論是提升員工素質、專業、當責、理性與邏輯能力上,都是很好的方法。但「服務美」這塊的人性、人味、感性與溫度,員工卻很難被培養成有獨當一面的人才。
服務業要「做大」或是要「做精」,的確是兩種不同的思維,若要並存,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某速食業龍頭月前提出保證六十秒內的快速服務,不僅造成員工反彈,還讓政府出手制止的新聞,而「60秒」這樣的服務標準,是要解決顧客等待的問題,但顧客會造成等待的原因很多,不僅僅是員工不積極或是不努力所造成。
第一線員工在前線受盡折磨,還要負責KPI未達成的後果,員工在服務顧客時的心情已不言可喻。
沒有滿意的同仁,哪來滿意的顧客?


在「海底撈,你學不會」這本書中,提出了許多對岸服務業的思維,其中有一項思維很顛覆台灣人的想法:「要使用白話文的KPI」,我們成用翻桌率、毛利率、排面商品正確率……這類的指標,而海底撈使用的是「笑起來」、「跑起來」、「答起來」這類的白話文KPI指標。或許大家會說,這類指標很難很衡量,是的沒錯,是很難衡量,那就看您認為服務業應該是製造業思維,還是人性的思維囉!?

 


新服務思維

 


在此提供4個綜合收穫讓大家思考:


1. 捨棄僕人式服務思惟,改以顧問式服務思惟,員工專業的培訓就是關鍵了。


2. 用不擾民的服務策略展現人性,無須「拼命」討好顧客。


3. 沒有任何服務人員會「故意」得罪顧客,會從服務本「善」到服務本「散」,那些在電視媒體常出現辱罵第一線服務人員的澳客,是「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的扼殺者。


4. 服務的本質是「體驗」,而非SOP,年輕的服務人員需要多給他們一點時間去體驗人生。


您學會了嗎?

arrow
arrow

    謝文憲-憲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