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praca team圖片來源:careesma_group@flicker

 

公司總希望透過激勵課程,讓業務同仁也好、基層主管也好,幫助自己或帶領的團隊,迸發出如101煙火般光彩的成績,但真的有用嗎?

 

激勵課程的迷思

 

HR:「憲哥,過去激勵課程,在我們集團XX階層是必修課,學員問卷總表示學不到東西,最下面一題開放式問題,每年都說最希望公司開的課就是激勵課程,很矛盾。」
我問:「你真的覺得激勵課程有用嗎?」

HR:「當然有用啊,只是效果不長。」
我:「那就是沒用。」

管顧挖洞給我跳,我硬是花了四個半月的時間,準備了一堂史無前例說實話的激勵課程,直到我收到一封信,我卻明白了所有的答案。

寄信給我的是一位基層主管,分公司在嘉義,男性41歲,在該集團服務13.5年,信上這樣寫著:

「我一開始抱持激勵課程無用論,….(省略一千字),直到上個月,我老婆生病,原本的雙薪家庭,頓時失去支柱,我剛買兩年的房子,今年開始要本利攤還,負擔逐漸加大,兩個小孩,一個國一、一個小五。」

「我改掉了原先下班應酬的習慣,晚上也不看韓劇、政論節目,提早上班,晚上回家還跟客戶聯繫,我要賺錢彌補缺口,十月份我單位的成績從全國第二十七,進步到全國第二。」

「區督導知道我的事,給我更多的體諒,還在月會表揚我,甚至到家裡來看我老婆,憲哥你說對了,人是很難改變的,除非遇到某件事(trigger),我寫這封信是來謝謝你給我的啟發。」

其實我什麼也沒做,課堂上,我只老實的講出了激勵的迷思。

 

我到底說了什麼

 

不要騙我沒做過業務,激勵課程我上得比你多更多,我自己非常清楚什麼話語對我有用、什麼是垃圾,首先我們先定義一下,三種都在充電的教室場景:

1. 電池:那就是一種鼓勵的課程,討拍拍、好棒棒、心靈雞湯文,走出教室會感覺很有電,隔幾天又沒電。

2. 充電器:這是一種激勵的概念,課堂中會迫使你找到插頭,但必須準備一條充電線,還有本身電器必須是好的,這個充電器才有用,簡單說:「若是我心已死,有充電器,沒有線,找不到插頭,也是無用的。」

3. 發電機:這是一種啟發的感念,旁人可能會說真話,你聽了會很不舒服,但若找到自我激勵的動機,自己就會產生電力,要到這境界,必須遭遇一些事。

遭遇一些事,我稱之為trigger,就是逼使你找到自我激勵動機的某個事件,而這事件最大的敵人便是「溫水煮青蛙」,最好的朋友就是「不舒服」。

當你感到環境很舒適的時候,就是溫水的時候,當你感到不舒服的時候,正是改變與自我激勵的開始,當然也可能自我放棄。

我到底在課堂裡講了什麼?

就這三件事:

1. 你是不是覺得公司叫你來上激勵課程很白癡?…學員大笑。
2. 我又沒錢、沒預算、部屬升官權力又不在我手上,怎麼激勵?…學員大笑。
3. A咖是不用激勵的。

That’s all。

arrow
arrow

    謝文憲-憲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