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ndefined

我工作15年,待過5家公司,擔任講師與顧問10年,進入過300家以上的大型企業,雖不至於每家企業都熟,但樣本數已經不少。

面對網路時代的來臨,我們的思維模式應該也要有所不同,例如以下五件事就是我常見的企業思維與罩門:

1. 會議的罩門

我在企業服務時最受不了的就是「開會」,身為員工也好,擔任主管也罷,過多、冗長、不必要的會議,其實都是主管為了箝制員工,或是展現權力範圍與輸誠的必要手段。老闆常常說「開會是為了共享資訊」,我想說的是:真的有這麼多的資訊值得共享嗎?想要知道一件很重要的事,非得透過開會不可嗎?

2. 計劃的罩門

年底年初要做Y計劃,季末季初要做Q計劃,想花錢要有$計劃,學習要有IDP計劃…,不要再騙自己了,這些計劃真正兌現或是下一次再拿出來看時,常常都是又要重新制訂新計劃的時候,然後喃喃自語「計劃趕不上變化」,自我安慰與調侃一番而已。

3.激勵的罩門

媽阿,這我最常做了,收到某某大企業HR給我的信:「親愛的謝老師,久仰OOXX,員工鬥志不足,失去熱情,不主動、不當責…,可否麻煩商請您來激勵我們員工OOXX….」,為了我的創業生計與講師舞台,我當然會去,而且會盡可能理解該企業所遭遇的問題,然後設計一堂很棒的活動,但終究美麗的煙火會褪去,然後留下一樣思維的員工。

所以我才提出:「激勵課程無用論」這個驚悚的論點。

4.差異化的罩門

「我們要跟競爭者不一樣」「為了確保十年後我們仍佔有一席之地,所以要趕快建立差異化的門檻」......這些話我不知聽了多少次了,殊不知,差異化不應是目標,在消費者心中創造價值才是。

5.幸福的罩門

我去過,也待過不少幸福企業,幸福企業標榜最佳雇主、員工被充分照顧、學習型組織、工作自由而彈性…等等,然而幸福的背後不就是炒大鍋飯嗎?不就是一線之隔嗎?員工沉浸在幸福裡,就好像動物被拔去了獠牙,長期待在動物園裡,形成一種所謂的「動物園狀態」,動物追求生存的本性一旦被取代,這跟國家追求「小確幸」有何不同?

 

弔詭與驚悚的結論

 

您若問:上述五大罩門,憲哥有任何觀點或是解藥嗎?

我最近剛好看了一本LINE日本CEO森川亮先生卸任後的第一本工作秘笈《簡單思考》,我試著結合書中的觀點回答看看吧。

1. 找對的人上車

找到對工作有熱情的員工,專業可以再學,熱情無敵。員工短暫失去熱情無所謂,此乃正常現象,給他休息一陣子就可以再出發,真正的A咖不需要老闆安慰。

2. 用100%的力量,做好1%的最重要的事

極致就是不斷捨棄無謂的差異化與過度的創新思維,專注做好本業,小池塘裡當大魚,用近乎苛求的態度去完成你那1%最重要的專業。

3. 競爭不是目的,滿足使用者才是

試想您公司產品或服務的使用者是誰?是不是把過度的焦點放在市場競爭策略的訂定,而忽略消費者的感受?「不斷推出新商品」雖然不易,但別無選擇、一定要去做。公司的前線與後勤是不是都有同一種態度與思維,去積極面對與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4. 別把公司當學校

技術與技能可以透過教育訓練改造員工,然而獨立自主是教不來的,當責的前提仍是有熱忱的員工,而主管的責任大多僅是提供一個具有熱忱互動的環境,而非搞一大堆課程來上,然而員工也別奢望老闆會一直教你,學問,一直都是從學習發問開始的。

arrow
arrow

    謝文憲-憲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