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念逢甲,逢甲最有名的不是學生,是「夜市」跟「拔河」。


 


但這一篇不談逢甲,我想談談價值觀。


 


 


景美女中畢業,在夜市擺攤算低就?


 


 


農曆年上映的「志氣」這部電影中,拔河隊員因為天天辛苦操練,教練特別放了她們一天假,春英與部分隊員去逛夜市,看到景美女中拔河隊的畢業學姐,在夜市擺攤賣女生的小飾品。春英回到學校後,因為跟教練頂嘴,隨口跟教練頂撞了一句:「拔河有什麼好?畢業後,還不是去夜市擺攤而已」!


 


(編按:「志氣」是改編自景美女中拔河隊勇奪世界冠軍真實故事,電影中將景美女中易名為台北女中。)


 


很大的震撼



我想先問一個問題:從小到大,每個求學階段,都有的學習科目是什麼?

答案是:國文與體育。


第一,景美女中畢業後,到底應該做什麼才算合理?第二,為什麼在夜市擺攤,會被他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待?第三,「而已」是什麼意思?


 


首先,我想跟大家聊聊,「台大」畢業應該做什麼才算合理?才不會被說「而已」。「碩士」畢業應該做什麼才算合理?才不會被說「而已」?若沒念大學,是不是去夜市擺攤就算合理?也絕對不會被說「而已」?政府對於「體保生」或運動員的未來,有何保障?


 


我承認運動員在台灣不受重視,也不是主流職業,除了棒球在國內還算勉勉強強有一點工作機會外,誰會讓小孩去念體育?後續的工作機會除了到學校當老師、健身房當教練、戶外運動指導員外,還有其他工作機會嗎?


 


為什麼要念大學?


 


或許你會問,歷史系畢業、俄文系畢業、或者我念的企管系畢業,哪一個系所可以保證就業?可以保證發光發熱?可以保證下半生榮華富貴?


 


前些日子看到台灣首府大學的老師,賣大學學歷文憑的事,感到很寒心,有想過為何會如此嗎?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我真的很擔心大家都跑去念大學,然後大多數人都領22K,還不斷抱怨社會對不起年輕人(當然國家社會也有責任),卻不自覺自己到底是不是念書的料?



成就淪為學歷間的不當比較。


其實念什麼真的不是很重要,最後還是要靠自己。


 


高中、大學、甚至研究所畢業,在我們的人生中,也只不過是張門票而已,門票的等級,可能決定你搭什麼車往前邁進,或許碩士畢業是搭高鐵,景美女中畢業是騎自行車,只要有目標,持續前進,我就不相信在夜市擺攤,擺到出名的人,收入會比22K還低?


 


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


 


拔河是種學習的過程,是一種對堅持的學習過程,是一種對團隊運動與精神的學習過程。就像我做業務一樣,業務對我也是一種學習過程,不僅學習產品專業,同時也學習因人而異的應對與溝通技巧,學習鱷魚精神,學習只有苦幹實幹加上創新,才有生存機會的學習過程。


 


職業不分貴賤,個個是冠軍。


 


飯店的開門員計程車司機做麵包的師傅做菜的大廚擺攤的美食提供者剪頭髮的小妹以及牛肉麵店老闆,大家也都需要他們不是嗎?


 


我在行動的力量一書中曾提過,媽媽在世時,因為久病在床,不良於行,不喜歡出門修剪頭髮,於是爸爸都請一位女設計師,到家裡來幫媽媽剪髮。


 


爸爸很客氣,都會多包一個小紅包,給外剪的女設計師,我就曾經在一次對談中,聽到女設計師親口跟我父親說:「謝伯伯,不要給我紅包啦,我看到您們夫妻感情這麼好,我真的很感動,能幫謝媽媽服務,是我的榮幸啦。」


 


這女孩,只有二十出頭,我在旁邊聽了,真的好感動。


 


講到這裡,你們覺得景美女中畢業,「應該」要做什麼才算合理?


 


社會是千百種職業,互相串聯、互相協助的組合,我再會講課、再會寫作,吃飯時還是要靠別人做菜,對吧?


 


滴水穿石


 


滴水穿石,不是水多厲害,也不是石頭不厲害,是「時間」太厲害。持續的時間,加上不間斷的努力,這東西叫「職業」。


 


要能堅持,才能造就專業,十年磨一劍的專業,是年輕人都應該有的工作態度,而不是互相比較,這只會決定你一年領22K



不放手,直到專業到手,再堅持一下,人生將不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謝文憲-憲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