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為出書的緣故,邀請了兩位「淑貞」總經理寫推薦序,一位是盟亞企管的總經理陶淑貞,一位是城邦出版第一事業群的總經理黃淑貞,對我而言,兩位都有珍貴意義。
其中陶淑貞總經理的一段文字寫到:人的一生靠「著書」與「立說」建立影響力,能兩個都做到的人不多,文憲是其中一例,這段文字我很有感觸,我現在不正朝著兩個方向同時前進嗎?
這一周的立說很特別,如果熟悉企業訓練模式的人一定很了解,授課時數、場次與學員三著牽動著次一訓練的類型,這一周的三個數字真的很特別。
場次:五場,時數:20小時,累計學員:551人
時/場比:4小時,人/場比:110人
不講各位還不知道,這五場裡面有兩場是極小場(20人左右),三場是極大場(170人左右),兩場是一般時數:七小時,有三場是極短時數:兩小時
然而,這兩種模式的課程,所帶來的立說的寬度與深度是不同的。
短時數且人很多的場子,是演講,深度可能有限,廣度也可能有限,但是影響的層面卻很大,他是透過高難度的演說表達技巧,在很短的時間內,針對主辦單位給我的目標:「國門大使─行動的力量」的主題,精準而深刻的描述出來,學員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抓到一到兩個重點,而且立刻能夠感受到演講者的演說重點,迅速的化為一種行動的方向與團隊共識,在大場的氛圍下,迅速凝結目標成功。或許這種的打擊率不高,但是透過量大的功效,以及演說技巧的高超,達到課程訓練的目標。
長時數(7小時)人很少的課程(23人+18人),是標準課程,重點是演練,是學會技巧,講師或許是配角,僅是一個引導者,目標是要幫助學員學會某種能力,進而可以運用在工作上並提升績效,以本周的兩個小班來看,一堂是簡報技巧,學習目的是希望小班的每位同學,至少都能學會「破題如剪刀、結尾如棒槌」的技巧,進而上台演練一到兩次,進而將所學會或是觀摩到的技術,帶回到工作崗位上,做為以後簡報的學習方針;量一堂課是企業核心價值的課程,這更是一堂很玄的課程,憲哥希望透過活動、遊戲與電影的引導,將生澀的執行力、團隊精神與顧客第一的核心價值,變成一種工作體驗,變成一種可以成為團隊文化與共同語言的團隊氛圍,這時,我真的僅是一位引導者,引導大家朝我要的方向前進,我的話變得不多,但我要讓學員的話變得很多,用「立說」來發揮影響力,用「引導」來累積影響力,也用立說來傳承「公司價值」、「企業競爭力」、「核心能力」與「企業文化」,此時我的立說,成為一種潛移默化的威力言詞。大小班或是大小場,長時數或是短時數,人多或人少,我都有不同的影響力。這已成為我的專長。
但「著書」我的確外行。我是去年才涉入這一塊領域,對我而言,著書活潑生動又有趣,有別於立說得立即與面對面,它是一種很微妙的影響力,我跟本不知道是誰在看我的書,這跟做廣播一樣,是一種很有趣的感覺,而且我很喜愛這種感覺與新的身分,「著書的影響力不亞於立說」,而我兩件事都期待能做得很好。
在職場中,有影響力的主管也好,長官也好,通常都會透過文字的影響力與說話的影響力,來達成他們領導統御的目的,當然,職場的主管或長官,卻擁有一種我沒有的影響力,那就是「職位權」,相反的,沒有職位權的職場工作者,亦能透過憲哥這種方法,將「專家權」累積至極致,再輔以「文字的著書力」與「話語的立說力」,期待大家都能運用以上兩種能力,成功成為既能「著書」也能「立說」的一位有影響力的人,在職場中,延續與傳承您想延續與傳承的價值吧。
想一想,兩個都能做得好,還真的很不簡單。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