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都來寫個品牌故事,是不是代表產品一定很好?或是大賣?
我常說老婆是蜈蚣,鞋子千百雙,要不是鞋櫃只能放一百雙鞋,我相信會有更多鞋,其實我也不遑多讓,應該也有個十來雙鞋。有人常說要觀察一個男人的好壞或是品味,就看他穿的鞋便知,雖然我不置可否、不便評論,其實也心知肚明,這是真的。
今天老婆跟我說:「你現在很喜歡穿這一雙吼,自從有了這一雙,Tom's就不穿了。」
我才驚覺,她講的是對的。
我相信大家應該知道Tom's的品牌故事,正因為我知道品牌故事,有一回在板橋造訪朋友時,在百貨公司裡面買了雙鞋,當天福哥與MJ應該都在,這雙鞋應該穿不到幾次,我就不太想穿了。
除了尺寸並不是非常和腳以外,最主要是磨損很快,底部很薄,其實胖子穿它真的不是很舒服,或許女性朋友應該還好,我看時常活力營的課程中,女學員幾乎1/3都是穿這雙。
純粹我個人看法,說不定身為讀者的您很喜歡,就個人意見囉。
直到我看到了藍色這雙鞋。
這雙就在有次我在快走的路上,經過全家福鞋店,雖然已經很久沒進來,想說吹吹冷氣順便看看鞋,沒想到回家竟然提了三雙鞋,老婆還念我說:「你是去快走?還是買鞋?」,我說都有。
這雙還真是好穿,只不過就是全家福的自有品牌,好穿到沒話說,像我沒課時常穿短褲遊蕩的我,搭配游泳服裝,其實就是不穿拖鞋的唯一選擇。這類帆船鞋或是輕便鞋我有幾雙,但就這雙最舒服了,也是我所有休閒輕便的鞋款中,最便宜的一雙,價錢就不說了。
很軟,很輕,很好清理,顏色是我喜歡的藍色,好搭配,輕鬆又自在。
其實鞋子的例子,讓我聯想到講師或是商業品牌這檔事,其實最終還是提供的服務或是產品的本質,是否能夠滿足顧客需求,甚或是用比較合理的價格,或說相對合理的價格,提供超出預期的價值或是服務。
至於產品背後的品牌故事,可以加分,但不會是消費者決定購買的主要因素。產品可以透過各種方式包裝,最終不變的仍是產品是否能解決客戶的問題,或是創造出價值,鞋子是,我想我們講課這類抽象或是不易具象的服務型產品更是。
雖說有形商品無形化,無形商品有形化,但是在轉化的過程,還是要緊扣消費者需求。上週Tom's創辦人在台灣的演講爆多人,我真的很意外,不過它的品牌價值塑造得很成功,但是不好穿,至少對我而言。
這一堂來自鞋子的學習課程,我也啟發不少,身為講師,我能解決多少學員的問題,應該會是我心中最重要的答案與想法。
留言列表